-
马日事变
湖南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湖南的土豪劣绅、不法地主、资本家、国民党右派分子,以及一些反动军官的极大恐惧和仇视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以后,这些人迅速聚拢起来,急不可耐地在长沙组织、策划、发动了反革命的“马日事变”。
-
积极支持北伐
北伐是国共合作后的既定政策,而湖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之一。为顺利推进北伐事业,中共湖南区委很早就开始了筹划,并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,为北伐在湖南顺利进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-
执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主张
中国共产党“三大”通过的《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》认为,中国国民党是一个国民革命的政党,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,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,努力将国民党改组为各民主阶级的联合战线。中共湘区委根据中共“三大”的有关精神,积极推进国共合作事业的深入发展。
-
湖南农运高潮和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
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推动下,湘、鄂、赣三省的农村大革命高潮此起彼伏。其中,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。根据统计,截止到1926年11月,全省75个县中,已经有29个县组织成立了县农协,19个县成立了县农协筹备处,7个县建立了通讯处,会员达到136万余人,直接领导的农民群众突破600万人。
-
建立衡山岳北农工会
岳北是指衡山县南岳北麓以白果为中心的农村,方圆四五十里,是当年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老家,土地大都为赵家及其亲故所掠夺,再加上连年水、旱、兵灾,很多农民无法生活,或流离他乡行乞,或跑到安源、水口山等地做工。这些工人在通信或回乡探亲时,向岳北农民介绍安源、水口山工人罢工斗争的情况,农民非常向往。
-
组织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罢工
水口山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铅锌矿,属于官办,湖南的军政费用多来源于此。矿局官吏横行霸道,视工人如牛马,工人工资每月一般为八九元,少的三四元,有的甚至每天只有60文,而且经常拖欠不发。不仅如此,矿内设备十分陈旧,工人劳动时间长,生活痛苦不堪。为了改善待遇,争取权利,工人曾经作过多次斗争,但均告失败。
-
组织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
手工业生产一直在湖南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,长沙是湖南手工业中心,手工行业不下百余种,工人在万人以上。最初,各行业工人都有传统的行会组织,如泥术工的鲁班庙,缝纫工的轩辕殿,理发工的吕祖殿等,但其权力却操纵在业主,以及代表业主利益的封建把头手中。行会还有许多严格的封建行规,用以剥削工人,维护本行帮专利。在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中,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是一段不能被忽视的工运史。
-
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
1922年7月,在汉阳铁厂工人罢工胜利消息的鼓舞下,李立三向安源工友明确宣布:俱乐部的宗旨是保护工人的利益,减除工人的压迫与痛苦。同时,组织党团员到各工作处进行宣传鼓动,于是工人活跃起来,每天有几十人要求加入俱乐部。
-
开展劳动立法运动
1921年7月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《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》,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,领导工人运动。为贯彻这一会议精神,党中央于8月份在上海组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,公开领导工人运动,并创办了机关报《劳动周刊》。接着,北京、武汉、广州成立了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。同年冬,毛泽东、何叔衡等在长沙组织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,毛泽东任分部主任。
-
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
1922年5月,毛泽东亲自创建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(简称中共湘区委),1925年11月被撤销,历时三年半。中共湘区委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湖南的一个重要地方组织,是党发动组织湖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