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汉生:在逆境中加入中国共产党
来源:时刻桑植公众号 时间:2021-04-20 浏览:304
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里,是湘鄂边、湘鄂西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,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。革命年代,当时仅有10万多人口的桑植县,有5万人参加革命及红色政权建设,有2万人跟随贺龙参加革命,有4000多人踏上长征路,解放后,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……

在父亲的影响下,早年,廖汉生上过几年地方私塾。1925年春,还不满14岁的廖汉生,在贺龙的帮助下,来到常德,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继续学习。在这里,他不仅学习知识、开阔眼界,还接触到一批进步青年,新思想开始萌芽。也是在这里,他第一次知道了“中国共产党”。
1929年春,红四军在桑植、鹤峰一带开展土地革命,建立红色政权。回乡后的廖汉生在贺龙的带领下很快投身革命,并负责在长瑞乡,也就是现在的桥自弯镇一带,组织农民协会,随后他又被推选为桑植县苏维埃代表。
1933年7月,部队转战鄂西,经贺龙、关关向应介绍,廖汉生在湖北建始县的一个小镇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这里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,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廖汉生将军的故居。
在父亲的影响下,早年,廖汉生上过几年地方私塾。1925年春,还不满14岁的廖汉生,在贺龙的帮助下,来到常德,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继续学习。在这里,他不仅学习知识、开阔眼界,还接触到一批进步青年,新思想开始萌芽。也是在这里,他第一次知道了“中国共产党”。
1929年春,红四军在桑植、鹤峰一带开展土地革命,建立红色政权。回乡后的廖汉生在贺龙的带领下很快投身革命,并负责在长瑞乡,也就是现在的桥自弯镇一带,组织农民协会,随后他又被推选为桑植县苏维埃代表。
1933年夏,贺龙把廖汉生调到军部,任书记员。当时,正值白色恐怖笼罩苏区,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开展 “围剿”。谷志标、贺炳炎、宋盘铭等一大批革命者被关押甚至遭到迫害。廖汉生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,也看到一大批革命者为追求真理,为解放劳苦大众前赴后继。
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廖汉生毅然选择跟着贺龙干革命。在一次次反“围剿”、反“肃反”的残酷斗争中,廖汉生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,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。他坚信,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百姓谋幸福的政党,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才是真正革命的队伍。他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33年7月,部队转战鄂西,经贺龙、关关向应介绍,廖汉生在湖北建始县的一个小镇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作为廖汉生的入党介绍人,关向应说:“廖汉生一直在贺英大姐的队伍里,经过长期游击斗争和敌后斗争的考验,对敌斗争经验丰富,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。现在,党和红军处在最困难的时候,正需要这样的同志加入党组织。”
就这样,廖汉生成了红三军“肃反”后发展的第一名党员,也是我党在逆境中吸纳党员的优秀代表。入党后的廖汉生更加积极投身党的工作,在短短一年时间里,他就从军部书记员成长为红三军第9师政治委员,年仅23岁。
本站内图片、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、复制。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